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影视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分析:该如何去分析电影中的人物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05-03

一部电影的核心是什么呢,有人会说导演的风格,有人会说拍摄的角度。其实一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其实是人物。对于导演来说,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很大可能就塑造了一部成功的电影。观众对电影中的某个人物感兴趣,才会对这个电影感兴趣。

那么对于学编导的我们而言,怎么去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呢?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52a4be16426aa0ec6d7bf867a020f02f.jpg

想了解更多的编导影评知识,请来中影人艺考编导学院咨询了解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