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传播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传播学

编导:传播学中最基本的30条概念(二)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08-02

         继续给大家分享传播学中最基础的30条概念。

编导培训ni1.jpg

16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他们的这些不同足以改变交流事件。

17.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社会认知的一类,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以及社会事物的一种简单而固定的看法,是对认知对象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

18.文化中心主义就是把自己所属文化作为文化的中心,并作为评价其他文化的参照系和标准,用以衡量异文化价值观的优劣高下。

19.文化帝国主义是指西方强国通过对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系统渗透和控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于他国人民头上,以达到重塑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减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阻力的目的。

20.社会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中的由人类主体聚集、汇合后所形成的社会状况和条件。

21.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态度及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22.受众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收者的总称。

23.传播者即传播活动中运用特定手段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行为主体。处于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也是传播内容的发出者。

24.媒介组织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机构。

25.把关人在信息流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就信息是否被允许进入流通渠道或者继续在渠道中流动作出决定。这些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人或机构称为「守门人(gatekeeper)或把关人」。

26意见领袖由于对某些方面的信息有着比较详细的理解,对有关问题能够作出较为全面的判断,因而赢得他人的信任,在形成和引导舆论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小部分人,又称「舆论领袖」。

27.议程设置理论(麦库姆斯和肖)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28使用与满足理论(卡茨)具有社会和心理根源的需求      对大众媒介或其他信源的期望     媒介披露的不同形式最后导致需求的满足以及其他(往往是非有意的)结果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个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并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传播媒介在使用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

29.传播模式施拉姆模式

施拉姆模式.jpg

传播模式模式强调传者和受传者的同一性及其处理信息的过程,揭示了符号互动在传播中的作用。图中的「信息反馈」,表明传播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

30.诺纽曼:沉默的螺旋理论    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支持也随之减弱,最终「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三者综合,对民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