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摄影摄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摄影摄像

电影摄影师的工作特点之技术和艺术的两重性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12-24

  技术和艺术的两重性电影摄影师的工作包括技术和艺术两大方面。电影摄影师既要掌握艺术,又要掌握技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把电影摄影工作搞好。技术是基础,没有基本的技术基础,艺术创作便无从谈起。这是电影摄影工具的现代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摄影师必须熟练掌握摄影机、光学镜头、胶片以及洗印等各项技术特性和技术功能,才有可能获得具有标准技术质量的画面,才有可能为实现艺术构思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创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很难想象,摄影师对摄影机的频率、叶子板和镜头光圈之间的关系都搞不明白,连正确曝光都没把握,却能以控制曝光来实现自己对画面影调的构思。如果他想创造一种淡彩色的调子来表达他对某一影片主题的理解,或某一段落情节的艺术处理,但他还不了解把握哪些技术条件才能产生淡彩色的效果,那么他的艺术构思再好,也只能是一纸空谈。比如影片《孩子王》中的序幕,摄影师的造型构思是独特而新颖的,他在一个长达一两分钟的静止镜头里,表现一座幽静、古朴的山庄,从清晨到正午、日偏和日落,浓缩了一天里光影与色彩的变化,生动、新颖地创造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凝重感。摄影与导演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地理环境、一个风景镜头来运用,而是作为显示全片哲理的一个象征性的缩影,它与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的台词相呼应,构思耐人寻味。他们采用了停机待拍的方法实现了这一构思。如果摄影师不注意钻研技术,他便不知道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这一构想。这样的独特构思便无从产生,更不能得以体现。
摄影

  反之,如果摄影师只懂得钻研技术,一门心思扑在寻求高技术质量的画面上,而对艺术修养、艺术表现手段、艺术创作无所用心,那他充其量是个匠人,永远成不了艺术家,永远构思不出像《孩子王》、《天云山传奇》、《红高粱》、《多梦时节》等那样的造型形象。说到底,技术是手段,而电影摄影是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的创作。有的摄影师一生拍了不少影片,却没有闪光的东西,没有一部艺术品。摄影师必须明确精通和改进摄影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艺术创作任务,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技术合格的画面,满足技术质量的要求。过去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长期把电影摄影看作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严重影响了电影摄影事业的发展。由于中外几代摄影师的辛勤耕耘,以自己卓有成效的艺术劳动改变着人们的看法,以自己享有盛誉的作品,赢得了艺术家的称号。

  我国银幕上先后出现的白毛女、吴琼花、林则徐、陶岚、林道静、张嘎子、冯晴岚、祥子、田庚、焦裕禄、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形象,都凝聚着摄影师的心血,显示了他们技术和艺术的功力。《伤逝》中弃狗一场,摄影师以枯树、乌鸦、铅灰色的天空、狂风中芦苇所构成的画面,对人物内心刻画起到以景托情的作用;《骆驼祥子》中老北京的展现,《逆光》里上海里弄的选择,《我们的田野》中东北白桦林的描绘,《普莱维梯彻公司》对色调的构思,《战争子午线》里对长城的刻画,《世界屋脊的太阳》对西藏高原雄姿的展示等,又都赋予影片以鲜明的时代风貌、地理特色和生活气息,以可视的画面和观众对话,与观众交流。当观众观看了《天云山传奇》,有谁会忘记那着色淡雅、用笔含蓄、富有中国彩墨画格调的南国风光呢?看了《小兵张嘎》,有谁会忘记那代表嘎子视线的运动镜头,灵活多变,雅气沁人,看了《红高粱》,有谁会忘记那充满泥土气息、荡起尺把高尘土的颠轿场景,那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高粱地画面造型?看了《简·爱》,有谁会忘记那用光细腻、布局讲究、动静相宜的画面构图?看了《苔丝》,又有谁会忘记那古朴、迷人的田园景色、那真挚动人的苔丝形象呢?谁能把这些影片的造型美,与影片表达的主题、塑造的人物分割开来呢?这正是摄影师—一影片的造型作者,以自己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为广大观众提供的美的精神食粮!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