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传播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传播学

传播学理论:分众理论、个人差异论、选择性理论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9-03-08

  传播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传播学的理论知识。

传播学理论

分众理论

  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具体而言,分众观的核心内容是:

  (1)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

  (2)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

  (3)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

  (4)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他们在媒体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上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

  分众理论的背后是一种多元主义社会观,把当代社会看作一个多元利益、多种力量的集合体,它摆脱了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观,以更多的变量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个人差异论

  个人差异论由卡尔·霍夫兰于1946年最先提出,并由德弗勒在1970年作了某些修正而形成。

  这个理论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异,是影响他们对媒介的注意力以及对媒介所讨论的问题和事物所采取的行为的关键因素。”个人差异论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选择性和注意性理解”。

  因此,传播学者要善于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等,并从尊重受众的角度来进行传播活动。

选择性理论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使用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往往只选择加强自己信念的信息,而拒绝与自己的固有观念相抵触的内容。

  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帕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选择性理论,三者是一个由外向内递进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影响选择性心理的因素有:教育、性格、经历等。选择性机制是受众积极的思维现象和行为结果,表明传播译码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受众抵御信息轰炸和反面信息具有积极意义,对传播者提高传播效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传播学理论中分众、个人差异和选择性理论的知识内容了。想了解更多关于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可以收藏本站哦~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