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影视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影视艺术

《敦刻尔克》影视分析鉴赏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9-07-22

  本文给大家分享的是《敦刻尔克》影视分析文章,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什么是影视分析,学习一下如何进行影视分析。正文如下:
  敦刻尔克影视分析

  《敦刻尔克》影视分析

  简单的情节、历史的影像、寥寥的对话、隐藏的敌人等许多非商业性的电影元素似乎偏离了观众的期望,但是诺兰给了观众一个视听盛宴。这部电影更被中国观众称赞为“最佳战争片”。那么,《敦刻尔克》是如何赢得观众的呢?毫无疑问,《敦刻尔克》节奏鲜明是其最大的特色。可以看出,电影节奏是观影主体的感知、视听语言运动变化与戏剧冲突相统一的,即电影节奏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显现。本文主要从镜头、音响、剪辑等角度着手结合其所给观众带来的心理起伏对《敦刻尔克》一片进行节奏分析。

  一、交叉蒙太奇、多线叙事

  大卫·格里菲思(David Griffith)在《党同伐异》的制作中创作了“最后关头的救援”——交叉剪辑,使用一种平行的剪辑方法,同时在不同的空间中交叉剪辑情节。它增强了叙事的节奏和悬念,创造了新的电影空间和时间,仍然是电影创作的常用手法。这种经典的电影叙事手法被诺兰赋予了新的思想。敦刻尔克用三个故事线来交叉叙事,一个星期在陆地上,一天在海上,一个小时在空中。在影片的开头,它进入了一场大营救的现场,直到最后士兵们成功地撤退到英国。“最后一刻的救援”变成了最后一小时的救援,经过十多分钟的交叉剪辑。就时间而言,一周,一天,一小时,三行不平等的故事线,很容易混淆观众与情节之间的联系。这部电影的特点是“有故事,没有情节”,情节的弱化给了诺兰在不平等的时间里自由发挥的自由。严格地说,《敦刻尔克》的交汇处并不是真正的“最后时刻的救援”。

  这种融合带来的节奏也是对故事比例的考虑。电影作品从节奏上反映了自己的布局和比例关系。否则,它就不能有艺术作品的特点。《敦刻尔克》故事的主题是撤退,所以重点是在海岸上的士兵撤退,接着是海上的營救过程,再一次是空中的掩护。因此,诺兰在《防波堤》的休息时间是在安排故事的一个星期。海上救援时间是一天。空气掩护时间是一小时。然后在交叉剪辑的叙事时间里,防波堤的后退时间最长,其次是海上救援的叙事时间,最后是空中掩护的叙事时间。通过这种叙事时间从长到短,占据了整部电影的规模,它包含了对退避困难、救援困难和封面的迫切性的深思熟虑。三种交叉编辑的总体特征是从稀疏到密集。往复的节奏,这样就营造了影片的紧张和恐惧气氛。

  二.错落有致的音响系统

  让·米特里在他的最后一本书《电影符号学质疑》中认为“电影的节奏归根结底是一种音乐结构。”许多电影理论家,如普多夫金、莱昂·穆西纳克、多宾等电影理论家在电影节奏研究中运用音乐节奏进行类比分析。在《敦刻尔克》,声音效果形象是心跳声、秒表声,以这个声音的象征意义,来突出士兵与死亡赛跑的隐喻。

  音乐也是主观的。例如,当两名士兵试图把担架抬上飞机时,音乐就是心跳的节奏;另一个例子是三个士兵,他们反复被拖回到命运的角落,坐在白色的沙滩上,无助地看着一个士兵进入大海,试图游回另一边,让白色的泡沫侵入身体。这时的音乐就像白噪音,没有旋律,反复起伏。当潮涨潮落时,沮丧和恐惧的波涛也会涌向观众。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节奏是轻松的。《敦刻尔克》似乎正相反。这种方式自然会超出观众对商业电影的期望。这部电影是反传统的战争片。一开始,一场关于生死的戏剧上演了。主人公逃跑了。电影叙事似乎并没有开始、发展和直接跳到高潮,高潮一直持续到成功退出的最后一刻。伴随着这种持续的性高潮,是一种颤抖的声音。独特的音效是《敦刻尔克》的一大特色。

  三.简单的叙事风格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数十万人的壮举。这是大场面的自然主题。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沙滩上可以数得出来的几千名列队士兵。传说中的 40 万呢?在一周之内,33 万人成功获救并返回国。我们在平静的海面上看到了一条孤独的小船。在空中,整篇文章中只有三架战斗机!(事实上,当时总共派出了2739名战斗机护航)当时没有什么大场面,但观众对这场战争的感受也是一样的。显然,诺兰的兴趣不在于展现战争的伟大,而在于让观众和战争见证人体验战争的残酷。所以他用表意法来处理画面,用极简主义元素和极简主义构图来创造极其复杂的心理环境。

  故事的悬念是“基于观众的怜悯和对主人公处境的恐惧。”导演通过构思的创造,将观众吸引到意义的建构中,通过缝合的机制,让观众认同屏幕上的人物,获得想象的满足。与此同时,它也有内部的共鸣和对战争的指责和生死的逃避。如上所述,整部电影似乎没有传统戏剧叙事的开端和发展。它直接跳到高潮,让观众直面战争的生死。这种消极情绪被推迟到电影的结尾。

  四.结论—不反思的反思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但战争的基调是悲剧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来陶冶这种情绪。”而战争的悲剧可以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其实是一种伪装的伦理反思——战争对个人生活造成的精神和肉体的破坏是不可想象的。《敦刻尔克》是一部“诺兰式”战争片。除了一些爆炸和机枪,几乎没有血腥的画面,但是战争中会有奉献和牺牲。一些评论家只是认为敦刻尔克不是一部英雄电影。飞行员法里尔决定在石油即将耗尽的时候继续追逐敌人的飞机,以确保海滩上的士兵能够安全地撤退而不能返回。在敦刻尔克登陆德国防御区后被抓获,这位无畏的自我牺牲者体现了英雄气质。就像电影结尾的士兵收到盲人老人赠送的衣服时说的那样,“我们只是在逃跑,”老人说,“这就够了。”言下之意是,每一个为正义而战的士兵,无论成败,都是英雄。

  文章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杂志;作者:孙磊 孔瑞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