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的视听语言,作为影视创作与解读的基础工具,涵盖了镜头语言、光线色彩、音乐音响、镜头运动及剪辑等多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段,更是影视叙事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从景别、摄影摄像机的运动、画面处理技巧及其他相关名词四个方面,对编导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景别
景别是影视画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根据景距和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显得非常小。
-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很小位置,可进一步分为大远景、远景和小远景(或半远景)。
-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常用于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
-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画面,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环境。
-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画面规格比全景小,但保持相对完整。
- 中景: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常用于表演性场面。
- 半身景: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 近景:摄取胸部以上的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 特写:摄影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
- 大特写: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方式决定了画面的动态效果和观众的视觉体验:
- 推:被摄体不动,拍摄机器向前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
- 拉:被摄体不动,拍摄机器向后拉摄,取景范围由小变大。
- 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 移: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 跟:跟踪拍摄,包括跟移、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
- 升:上升摄影、摄像。
- 降:下降摄影、摄像。
-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 悬:悬空拍摄,有时包括空中拍摄,具有广阔的表现力。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画面处理技巧是影视创作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影片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情感体验:
- 淡入: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强度,如舞台的“幕启”。
- 淡出: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如舞台的“幕落”。
- 化: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同时涌现,用于时间转换、表现梦幻、想象、回忆等。
- 叠:前后画面各自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 划:以线条或几何图形改变画面内容,如“圆入圆出”、“帘入帘出”。
- 入画: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多个方向。
-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翻转180°。
- 翻转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翻转180°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 闪回:以短暂画面插入某一场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或情感起伏。
四、其他相关名词
-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
-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
- 内景:也称“棚内景”。
-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
-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编导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是影视创作与解读的基石,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还能为创作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提供有力支持。从景别的选择到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方式,再到画面处理技巧和相关名词的理解,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影片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情感体验。因此,编导专业的学习者必须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运用和提升。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