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9-07-24
编导艺考培机构编导培训训影视作品的画面分分析是什么?具体请往下看。
(一)色彩:每一部影片都会有一种整体的色彩风格,它们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一是叙事的需要,一是视觉风格的需要。
恰当的色彩可以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影响到影片的节奏,例如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年轻的画面是鲜艳的,有色彩的,穿着粉红衣服奔跑在田间,而回到现实,画面忽转色调,全部变成了黑白;例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回顾童年的马小军是彩色的,暖色调,而剧情回到现实,又变成了黑白的单一色调。两部作品的色彩运用都巅峰了观众印象中的“回忆单色调,现实彩色调”的四维习惯,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叙事效果,表明了两部作品中,导演和主演对往事的怀恋,对现实的无奈,这是色彩塑造的效果带来的妙处。
(二)景别:景别表面上看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叙事的手段,影视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一。景别往往决定影片的叙事风格、视觉风格、导演风格,景别的分类如下:
大远景:表现非常辽阔的场面,如远山,长河,大漠,旷野等等。主要展现地形,区位,自然风貌,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远景:拍摄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色或广大群众活动场面。
全景:拍摄人物及其周围环境或自然景色。在一定范围的情景下,表现一个景的全部或整体。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情形。它给人物以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同时又不会使人物与周围气氛,活动环境脱节,适于展现人物在室内和一般范围里的活动。
中近景:表现人物半身活动,如开会发言,两人情感交流等,富有动感和亲近感。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在表达人物的情绪,心态时用得较多。
特写:表现人物两肩以上的头部的活动,或突出的把强调的物体占满银幕屏幕。它不仅可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或物体的局部及事务的细节;同时还是影视片中节奏的着重点,能够强调人物外在行为。
大特写:表现人的脸部或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如眼,嘴,腮等,将其拍得很大很突出,清晰地展示其细微之处,所以又称细部特写。使用得当,可以产生不同寻常的艺术冲击力。
以科波拉的《巴顿将军》为例,开篇的特写塑造了这位重返战场的极具有傲骨的年迈老将军的气势和性格。国旗下巴顿“仪态万千”的演讲片段足够载人经典史册,不愧为科波拉的编剧,画面景别的处理也堪称完美,将这位特立独行的传奇将军描述的更是丝丝入扣般传神,开篇就由巴顿在舞台上一言一行贯穿,局部特写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巴顿将军的这个人物。
(三)影调
影调是电影画面色彩关系与黑、自、灰关系的一种觉感受和整体效果。影调表面上是影片的整体明暗关系,而最终反映出的是影片的视觉形象风格。以《倩女幽魂》为例,宁采臣和小倩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阴暗的,冷色调;而独自一人在白天里,确实自然的暖光调,冷暖的差异体现了两个空间的异同,塑造了宁采臣人物所处的故事进程。
除上述三点策略,还有音乐分析策略、机位分析策略、语言分析策略等等,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它不仅具有试听结合性,还具有时空结合性等等,而鉴赏一部影片,不仅仅需要欣赏者具有审美思想,还要具有专业的审美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电影的思维去对影片整体感知,才能探索到影片深层次的奥秘,更准确的把握艺术形象,体会到作品所蕴涵的思想。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博
微博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