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北京电影学院新闻

“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06-12

          610日下午,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人民东方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王海洲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弘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厉震林、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林文淇、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副教授刘现成、西南大学教授余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镇、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万传法、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秦翼、西南大学副教授刘帆、东方出版社文艺编辑部主任侯亮女士等出席发布会。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吴冠平教授主持座谈会。

北京电影学院.jpg

     《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和东方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将中国早期电影的珍贵史料以影印珍藏的形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发布会上,丛书主编钟大丰教授、吴冠平教授、李镇副研究员分别从选题策划、项目运作和资料搜集等方面介绍了该套丛书的出版缘起和历程。东方出版社的编辑侯亮女士也从图书市场和读者接受的角度分享了丛书出版的经验。在丛书主编和出版社代表介绍完图书付梓过程之后,与会专家从电影史学研究的专业层面出发,对此次出版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出版意见和建议。

 

    饶曙光认为,对于中国电影史研究而言,第一是史料,第二是史料,第三还是史料。钟大丰、吴冠平、李镇先生把资料共享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一种善举、义举无疑可以惠及更多的人尤其是中国电影史研究者们。

 

    王海洲从我校图书馆中国电影学派知识资源总库建设和进展情况出发,指出文献资料保障工作对于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提出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设想。他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应要有更多中国电影影印本丛书这样实质性的成果,而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无疑为今后的出版活动提供了一种思路,树立了一个标准。

 

    丁亚平高度评价丛书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后世,学术资源共享的公益之举必定推动史学研究的升级。同时他也建议,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和提高出版社的分销利润,电影史料书籍的出版应该向更为成熟的现当代文学史料研究丛书学习,通过导言以及配套性的学术研究文章,电影史料的价值才有可能更大程度的发掘。

 

    陈山以自己治史的经验为例,倡导从中国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中寻求灵感,在辩证地吸取诸如法国年鉴学派的理论资源时,建立属于中国电影自己的史学研究范式。

 

    厉震林从戏剧史和戏曲史已有的出版经验出发,也倡议丛书编纂应该加入阐释史料价值的研究性文章,使读者能够真正进入文本本身,而不是望而却步。

 

    陆弘石在向丛书主编致以敬意的同时,讨论了史料学之于中国电影史研究以及重建学术主体性的意义。重提史料即史学不仅是一种传统方法的回归和再出发,也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评价标准的更新。毫无疑问,它可以帮助中国的电影史研究者从中国电影史中发现中国电影的历史

 

      李道新表示,随着中国电影新史料的持续不断地涌现和其本身的数据库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方法将不再紧跟西方理论亦步亦趋,主体身份和立场将得以彰显。

 

    刘现成通过讲述自身研究生涯中获得珍贵史料却又无法保存的遗憾经历,表示丛书出版让他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喜悦。

 

    林文淇以电影胶片的数字修复做类比,建议影印本丛书一方面要通过机构合作实现出版物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要从多元角度拓宽丛书的分销渠道,众筹、定制精装本、图书馆体系将会为出版公司平衡收支、扩大收益,进而继续推进新的项目带来资金保障。

 

    丛书主编钟大丰、吴冠平和李镇在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发言之后,认真总结了《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第一辑六本图书的出版得失。尽管史料挖掘不易,但今后的丛书出版,将通过机构间的互通有无,为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真正留下一批实在的历史证据,以备后来的研究者使用。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