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影视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影视艺术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视艺术赏析:此处不平静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9-01-11

  今天给编导艺考生们带来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影视艺术赏析。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影视艺术赏析:此处不平静

  本片由中国昆仑电影公司于1947年摄制。编导:蔡楚生、郑君里,摄影:朱今明,主演: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

  《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一部具有大起大落和强烈的史诗性风格样式的影片,在思想和艺术的成功结合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抗战时期的悲欢离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在民族危亡之时,处于纷繁动乱中的社会各阶层的真实面貌,概括了极为丰富深厚的生活内涵,塑造了众多富有时代特征、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本片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追求,一扫战后中国影坛浓重的阴霾,被当时之进步舆论推崇为“插在战后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上的一支指路标”。

  我们在欣赏该片时主要应抓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民族风格两大特征。首先,影片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深刻揭示,生活本质的逼真勾勒,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展现,充分体现了蔡楚生对于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使之成为他现实主义电影创作道路上的一块丰碑。其次,对电影艺术民族化的执着探索,使其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一点无论是影片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还是影片的叙事结构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蔡楚生在影片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上进行的电影民族化的尝试。在这样一部触及尖锐的社会主题,视野广阔地展示整个时代与历史真实的史诗性影片中,他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技巧特别是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注意采用故事完整、层次清晰、对比与冲突分明的典型戏剧式结构。同时,又非常注意表现手法的民族化,努力以影片内在的情感流去感染观众,从而使作品更加贴近最广大的观众群。他非常熟悉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心理,擅长细节表现和处理高潮戏,在影片中常采用层层渲染、铺排、对比、呼应等手法,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地展开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与剧情线索。而他尤其擅长的是把传统艺术的表现技巧和电影蒙太奇手法加以融汇,营造出含义蕴藉、引人深思的富于古典美的意境。他采用声画对位方法,让影片悲怆的插曲贯穿全片,首尾呼应,有力地塑造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怆凄美的史诗意境,有着催人泪下的艺术魅力。在影片中,蔡楚生大量采用平行蒙太奇手法,把贫富、悲喜、善恶、美丑等对立因素直接组接成对比鲜明的画面。如在同一轮月光下,张忠良与王丽珍紧紧拥抱,而素芬则在形单影只地思念丈夫。类似的月亮镜头在影片中曾多次出现,既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又不失为一种前后呼应、对比渲染的艺术手段,同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民族巨片,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