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影视艺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编导艺考攻略 > 影视艺术

二战后台湾的历史变迁,电影《悲情城市》影视艺术赏析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9-01-11

  在此给大家带来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悲情城市》的影评赏析,本片由台湾年代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于1989年摄制。导演侯孝贤,主要演员有梁朝伟(饰林文清)、辛树芬(饰吴宽美)、陈松勇(饰林文雄)、李天禄(饰林阿禄)。本片获1989年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悲情城市》影视艺术赏析

  被誉为“台湾史诗”而表现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的《悲情城市》,问鼎威尼斯,一举夺得金狮奖桂冠。这不仅标志着侯孝贤历史视野的拓展以及艺术上的大家风范,同时,还昭示着“台湾新电影”不枯不竭的文化创造力的再度高扬。

  侯孝贤的电影创作,具有一种鲜明的文化创造的使命感,在总体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忧国伤时,切近现实,以台湾经验作为艺术母题——紧紧追踪二战后台湾的历史变迁,由个人体验辐射开来,在大时代的动荡中描绘出台湾世风民情的现代风貌。

  《悲情城市》在侯孝贤的创作道路上无疑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他在把握诗意叙事风格上正日臻完美。其叙事的总体格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改前期创作的“个人记忆式”叙事格局,采取了一种对“民族记忆”进行历史观察的视角,具有强烈而沉郁的史诗色彩。同时,他又很巧妙地避开了正面的政治角度的切人,不追求“史”的宏伟壮丽,而是营造一种“情”的清纯明丽,从而使叙事内容的历史内涵与叙事风格的诗情画意融和在一起,赋予这个既有民族的又是个人的悲剧故事一种历史沧桑感。

  此外,影片的诗化色彩也极为鲜明地体现在摄影、剪辑技巧方面的探索上。

  侯孝贤的镜头语言可谓别具一格,为了使画面充溢一种含而不发的历史张力,他大量采用中、远景的长镜头,营造宏阔、悠远的气势与氛围。同时,拍摄时采用机位固定的方式来凸现画面纵深的复杂运动。为了彰显影片整体的诗意追求,候孝贤很在意赋予每一个镜头画面以隐喻、象征的诗意功能。像台湾光复场面与林光明出世等镜头的历史隐喻意义便十分明显。又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青山绿水、沉寂的港湾、宁静的山野,这一系列复沓如歌的空镜头的呈现,无不隐喻着台湾民间潜在而执着的热爱生命、反抗压迫、维护传统的历史伟力。在镜头的象征、隐喻功能基础上,侯孝贤娴熟地运用声音造型手段,使有声与无声紧密结合的同时,注重声画的配合。他利用主人公林文清的聋哑人特征,恰当地化用了默片字幕技巧,以宽美的日记体、阿雪书信体的女|生抒情独自为主,加以音乐、歌曲的插入,从而形成声画对位与错位的各种画面张力,散发着国画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

  影片的诗意追求在其剪辑上体现得也是淋漓尽致。其剪辑避开蒙太奇学派对镜头碰撞与激情的追求,常常采取“声先画后”式的画面跳接:单场进展缓慢,转场连接却迅捷有力,从而使画面如同诗行一般,具有一种省略、跳动、含蓄的诗化功能,流露出一种宏阔辽远的艺术神韵,幻化出一片沧桑、悲凉的历史感。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