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09-14
首先想要明白“转折点”是什么,必须要先弄清楚故事事件是什么。
之前的文章中说过,故事事件的根本在于“变化”。因为人类天生对变化感兴趣,我们自己的生活过于平淡,希望在故事中看到新鲜有趣的东西,体验跌宕起伏的人生。
那好,现在关键的问题来了,“变化”具体指的是什么。
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用“故事价值”来概括故事中需要变化的一切因素。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例如,生/死(正面/负面)便是一个故事价值,同样的有爱/恨、自由/奴役、真理/谎言、勇敢/懦弱、忠诚/背叛、智慧/愚昧、力量/软弱、兴奋/无聊,等等。所有这些人类经验中,价值负荷可以随时走向反面的二元特质,便是故事价值。它们可以是道德的,如大度/自私;可以是伦理的,如是/非;或仅仅负荷着纯粹的价值。希望/绝望既不涉及道德,也不属于伦理,但当我们身处这经验两极的任意一端时,必然会确切地感知到。
举个例子,比如说韩剧,我们无非看的就是男男女女的相爱相杀。如果你有仔细留意的话,会发现韩剧的每一段故事情节,基本都会造成男女关系(故事价值)的改变,比如一会分崩离析,下一秒柔情蜜意,然后第三者又出现了等等。我们会发现,韩剧的情节往往游离于两极之间,而很少处于平衡状态,这也是为什么无数少女会被韩剧牵动人心的根本原因。
先说个基本概念:故事事件是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一个重要程度可以感知的价值层面上,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发生转折。
而一个完整的故事,便是由数个故事事件所组成的。
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你必须认真审视你所描写的每一个故事事件,并自问:在人物的生活中,此时此刻被押上台面的价值是什么?爱情?真理?还是别的什么?这一价值在这一故事事件中的性质如何?正面?负面?记一下笔记。然后,转向场景的结尾处,问自己,这一价值观体现在哪儿?正面?负面?做一下笔记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你在故事事件结尾处写下的答案与开始出相同,那么你还要自问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的故事中为什么要采用这个故事事件?
如果人物生活中,这一负荷着价值的情景从故事事件的开始到结尾毫无变化,则没有发生任何有意味的事情。尽管这个故事事件中有着一些活动——说说这个、做做那个——但并没有发生任何足以改变其价值的事。于是,这一事件只能称为非事件。
那么,故事中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场景?其答案几乎肯定是为了“解说”。设置这个场景是为了向观众传达有关人物、世界或历史的信息。如果解说只是设置这个故事事件唯一合理的解释,那么老练的作家则会毫不犹豫将其舍弃,并将它所传达的信息编织在故事的其他地方。
无数的学生在编写故事犯了这个本质上的毛病,写了一大堆字,但就是感觉故事就是没有起伏,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哪怕文笔再优美也是无济于事。
我用《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几个故事事件来做例子。
1.安迪与狱友在天台上做苦工时,得知副典狱长正为分配遗产的问题而发愁时,他鼓起勇气走上前,问副典狱长是否信任自己的妻子,惹得后者勃然大怒,掐着他的衣领高高举起,径直往阳台推去。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安迪说出问这些问题的原因——原来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把分配得到的遗产交给自己的妻子,便可以拿到全部的金额。而他在其中则可以帮副典狱长处理一系列复杂的琐事,交换条件仅仅是给所有狱友每人换来三瓶啤酒。副典狱长听后满意地放下安迪,主人公得以转危为安。(转变的价值:从桎梏到自由;从低贱到尊严;从危险到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故事事件转变的价值不只一种,很可能是并行存在的)
2.影片结尾,安迪逃狱。他穿过了相当于五个足球场一般长,充满恶臭的下水道。在狂风暴雨中,他脱下丑陋的狱服,迎着电闪雷鸣张开双臂,感受自由的力量与狂喜。(转变的价值:从禁锢到自由;从危险到安全)
大家发现没有,上面的两个故事事件都实现了故事价值的转化。如果故事事件没有得到变化,故事就会变得不咸不淡,索然无趣。
好了,既然故事事件涉及到“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通过故事的哪一部分来完成的呢?没错,这就是转折点。
所谓转折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方式,让故事价值在一瞬间发生转变。
故事价值的转变不能过于平淡,否则只会让观众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的戏剧性就会大打折扣。观众想看到的是更富有智慧的,让人意向不到的转折。这个道理就好比听歌,都是歌曲,但是为什么有的歌曲平淡无奇,有的歌曲却能流芳百世?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
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博
微博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