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为什么故事的转折点那么重要?实例说明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09-14

         很多时候,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往往一个情节的转换瞬间让我们激动不已,那么故事的转折点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例来看看。

1.《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中,军官和阿甘出外捕鱼,不料遇到暴风雨遭遇险情。结果事后因为这场暴风雨,许多停留在港边的船全部被摧毁,从此再也没有人和他们争夺生意,阿甘因此发了大财(转变的价值:从贫穷到富有;从失败到胜利);影片阿甘和珍妮终于团圆,但是珍妮却身患重病,不久后便离开人世(转变的价值:从相聚到离别);当阿甘一边啜泣一边对珍妮的墓碑说出许多肺腑之言时,观众不禁为之潸然泪下。(转变的价值:从不舍到永别)

与天斗的军官.jpg

与天斗的军官。(稍微倾斜的镜头、凄冷的色调、狂风暴雨的环境、无不显示出大自然的残忍无情,同时也突出了军官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

《阿甘正传》1.jpg

因祸得福

《阿甘正传》2.jpg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让人哭笑不得……(注意道具运用,用电视来呈现更有传奇色彩)

《阿甘正传》3.jpg

注意阿甘的位置是偏暗的,暗示了他内心的恐惧——他害怕失去珍妮。

《阿甘正传》珍妮死去.jpg

第二个转折点出现:珍妮死去。微暗的环境、落寞的背影、空旷的环境无不显出阿甘的伤心与迷茫。注意这里“大树”的运用,珍妮之所以葬在树下,是因为树往往会成为古树、苍天大树,这也代表了阿甘的内心情感——虽然珍妮死去,但是她却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阿甘正传》最后.jpg

第三个转折点的出现:最后的离别。(大远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夕阳西下,苍天古树。这样的镜头运用使得我们更加清楚看到阿甘距离珍妮的墓碑越来越远,极大强调出“告别”的伤感氛围。此外,微小的身影呈现出阿甘的孤单无助,但是微弱而又偏暖的光却让我们察觉到绝望中的一丝希望——不管陷入怎样的困境,生活仍然要继续,路要继续走,这也是人生最大的无可奈何之处吧!)

2.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的结尾,老师被开除后黯然离去,由于学生们被严格管制,并没有人为他送别,孤单的小径上只剩下他形单影只的身影。忽然间,教室上方飘下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原来孩子们为老师的离去准备了最独一无二的送别,感激他在这所学校给他们带来的一切——自由、宽容、善良,等等。(转变的价值:孤独到陪伴);当老师准备搭巴士离开学校时,小男孩“佩皮诺”追了出来,他希望老师能带无亲无故的他一同离去,但是却被老师婉拒。随着一声车响,佩皮诺伤心地望着巴士压过的两条痕迹。忽然,忧愁的面庞展露出了天真无邪的笑容,原来巴士在不远处停住了。老师下车朝小男孩挥了挥手,佩皮诺兴奋地跑上前,两人深情拥抱,故事就在这温馨的画面中画上了结尾。(转变的价值:离别到相聚)

放牛班的春天.jpg

这里截图纸飞机不明显。

《放牛班的春天》第一个转折点.jpg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学生们在严格的管制下没有办法给老师送别,只能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向老师传达心意。

放牛班的春天1.jpg

背对观众的调度,我们能感受到小男孩心中巨大的失落。

放牛班的春天2.jpg

注意观察这个构图,小男孩位于画面右侧,仿佛被遗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第二个转折点.jpg

第二个转折点出现:随着一声车响,小男孩的表情转哀为喜。这是个绝妙的转折设计,导演通过人物表情的变化来传达意义,避免了俗套的结局。

好了,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大家是否发现了,它们基本都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全部是大部分人意想不到的(如果你能猜到说明你是真有天赋);第二,都在瞬间改变了故事事件的价值,造成了人物处境或心理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升腾跌宕的精彩情节。

在故事中,我们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让观众感受到故事事件的趣味、惊喜、内涵,而这也是故事这门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如同音乐美妙的旋律一般,转折点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我们在故事的海洋中忘情驰骋。

一个理想的故事,其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应当成为一个细微、适中或重大的转折点。尽管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应该精益求精。

除此之外,转折点的作用是多重的。

转折点的作用是多重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最重要的四个:惊奇、增加好奇心、见解和新方向。

惊奇:当转折发生时,它会令观众大吃一惊,世界的反映无论是人物还是观众都不曾预料。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老师和小男孩团聚的转折,观众本以为二人从此分道扬镳,没想到结局却实现了意想不到的反转。这种体验会使得故事变得更加好看和富有戏剧性。

好奇心与见解:由转折所引发的震惊会立刻引发出观众的好奇心,观众想知道“为什么”,从而引发出对故事新的见解。例如《忏情记》中安马挺身而出的转折点,观众会想:“她为什么要舍己救人?”在凶手准备杀死她时,观众又会想:“他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妻子?”。在安马说出临终遗言后,观众还会想:“她为什么不说出真相,而选择了这样一句话?”为满足好奇心,观众的记忆会飞速回溯,在已经看过的故事内容中搜寻,力图找到答案。在一个设计漂亮的故事中,这些答案已经悄悄而仔细地铺好了。

我们的思绪回到之前的故事内容,我们会看到安马其实一开始因为害怕神父泄露自己丈夫杀人的秘密,想配合丈夫一起谋害神父。但是在整个故事过程中,神父非但没有泄露秘密,反而至始至终捍卫了机密,哪怕自己被冤枉怀疑。因为这既是他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份对信仰和忏悔者的尊重。安马被神父的高尚情操感动,同时眼睁睁看着神父为了他们承受各种受难,人性中至善的一部分被唤醒。终于,在神父面临千夫所指时,她再也不愿意逃避责任,而决定舍己为人,做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好人。从安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善良拯救了逐步走向深渊的她;而凶手之所以要杀害自己的妻子,是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活在担惊受怕中。从一开始的诚心忏悔到最后歇斯底里,甚至数次指使妻子陷害神父,我们从他的身上直接体会到了人性的堕落与自私,这也是人性之恶的可怕。如今的他从一个老实虔诚的好人,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恶徒;安马之所以临死之前只说出了一句“forgive me”,是因为在临死之际,她最想做的是对神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她为自己和丈夫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她渴望得到世人的原谅与上帝的救赎。

在转折点中,观众那灵活而极富感知力的头脑在理解的一闪念之间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这个问题把我们推到了故事的前面,他们所看过的故事内容立即重新组合为一个新的格局:他们对人物和世界有了深入的理解,挖掘出一层令他们满足的真理。

在故事中,我们最强有力的自我表达途径,就是我们转折故事的独一无二的方式。开始如此,最后如此,而且永远如此。

新方向:转折点增加了观众的好奇心与见解,而这新的理解将问题放大:“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这件事的结果将会如何?”这种效果尽管对所有类型的故事同样适用,但在犯罪故事中却表现得格外生动明显。有人到衣橱想找一件干净的衬衣,结果一具尸体倒了下来。这一巨大的转折引发出一串连珠炮弹似的疑问:这个人是谁杀的?怎么杀的?什么时候?为什么要杀他?凶手会不会被抓住?作者现在就必须满足他所挑起的这种好奇心。(是不是想起了柯南?)从每一个价值变化的点开始,他都必须让自己的故事向着一个新的方向运行,以便创造出尚未到来的转折点。

在《摔跤吧爸爸》中,当女主角陷入绝境时,决定采用“5分动作反败为胜,这个故事事件便立刻开始转折。我们的思绪开始往前搜索,想起了父亲曾在天台教给她们那个未呈现出来的绝招——在关键时刻,亲人成为了吉塔最后的依靠,亲情的力量胜过一切。(见解)同时新的方向开始出现:她会赢吗?这个“5分动作到底有着怎样的奥妙?全印度的女人会因此得救吗?

而当父亲在紧闭的小屋中听到奏响的国歌时,这个故事事件同样开始转折。我们的思绪再一次开始往前搜索,影片前面曾经交待了吉塔落水后父亲对她说过的话: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冠军,这难道不是让一个父亲更为骄傲的吗?(见解)新的方向再次出现:父亲能回到现场和女儿团员,共同享受这一伟大时刻吗?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