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编导学苑!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400-875-2007

常见问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不会写故事怎么办?三个步骤教你如何编写故事

作者:编导培训  来源:www.zyrykbiandao.com  发布时间:2018-11-06

  要编写故事,必须足够了解故事的构成元素。因此,我们着重从组成故事的几大元素进行讲解,这些元素有:主题、背景、人物、情节、悬念、细节、语言等。

编导培训故事写作.jpg

一、确定主题

  1.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一部作品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有多个主题。它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渗透并贯穿于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主题决定着故事的意义,故事的价值。

  2.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故事的内涵和思想,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所要表现的戏剧故事的生活态度:是呼唤真善美,还是批判假丑恶?是表现爱情的美丽,还是要表现爱情的痛苦,或者两者兼有?是报复,还是以和为贵?是表现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还是表现亲情的宝贵?是表现友谊的深厚,还是表现利益冲突?

  要开掘和深化故事的主题,就要积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认识问题,另一个是表现问题。

  认识问题,实际是世界观的问题。由于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在处理同一个题材时,就会产生故事各样的主题,有的截然相反,有的侧重点不同,有的深浅程度不同等等,这种现象在故事创作中是屡见不鲜的。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只要我们对题材本身所包含的政治意义和社会价值有了深透的理解,就能开掘和深化主题。

  需要提醒广大编导生的是,由于同学们的世界观还不完善,尽量不要涉及政治、军事等不甚了解的题材。

  表现问题,实际是形象化的能力问题,因为主题是借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这种形象化的能力主要包括刻画人物、组织情节和运用语言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创作实践中逐步训练来提高了。故事的最基本特征是形象,应该让形象来说话,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描写来开掘和深化主题。这就是说,作者的倾向性,作品的主题,不要直白的说出来,不要把结论直接硬塞给读者,一切都要从所描写的场面和故事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感染人和教育人。成功的故事,作者总是把自己的观点、故事的主题潜藏在形象里,让读者和听众自己去体会、寻觅。

二、选择背景

  一个故事的发生必然会有一定的背景,必然是在某一个时间或者地点发生,或者必然是在某种情况之下发生。所以要明确故事的时间----古代、现代、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早上、中午、还是晚上等等。地点----家里、公园、办公室、饭店、路边还是宿舍等等。其次是人物关系如何、矛盾程度如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现在怎样等等。

  环境:背景笼统来讲就是环境,是故事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典型环境:无论是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一定要是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指促进人物行动并形成任务独特鲜明个性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生活环境。比如,你的故事中主人公如果出门要打伞,人物的环境就一定是阴天下雨、下雪,或者这个人物是个特别注意皮肤保养的美女,她要在炎热的夏天出门。

三、如何写人

  故事是人的情感故事,只有抓住人物,才能抓住故事中的情感要求;也只有通过揣摩故事中人物的心理需要与主观需要,才能找到一个比较新颖的故事角度。所以从人物出发,是讲好一个故事中人物的有效方法。

  对于故事中对人物的设置,考生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为人物设置压力,为人物行动设置障碍。

  如果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地让故事中的人物都面临一个问题,比如说生存问题或者存在障碍的爱情,并让主人公奋力去解决这个问题,读者或者听众就会被吸引。尽快的把故事中的主人公推入困境,这是故事塑造人物的第一规律。

  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只有当他面临压力、陷入困境、身处危机时才能得到揭示。将人物陷入困境,看他在压力或障碍之下做出的选择,在对其生活的追求中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当他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的时候,一个人物的本质特征便栩栩如生了。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境要有具体的内容,必须是能够关系到人物命运的东西。比如人物的生死存亡、事情的成败、情感尊严等,这样就比较容易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的关注。

  第二,通过行动刻画人物,人物要有目的性。

  故事中的人物不是静止的人物,而是行动中的人物。具体来说,人物的行动有三个要素组成: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是指人物行动的最终目的,这往往成为贯穿故事情节的主线。在组织做事的构思过程中,一开始就明确人物行为目的,情节的开展相对会容易一些。人物完成自己目的的行动过程,就是整个故事情节走向的构成。如何人物是个目的性不强的人,那故事的情节必然含糊。

  自己创造出的人物到底要“做什么”,这是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点,这样故事情节才能曲而不乱,保持统一性;其次,人物要做的事情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一个曲折的过程才能达到,也就是上面第一点讲到的要为人物设置障碍,这种障碍可以是外部环境,也可以是故事中的其他人物进行破坏。

  为什么做,是指人物行动的动机。好的动机必须既清晰合理,又不流于概念化。有时候,为人物的行动设计一个独特的动机,会给故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记住:你越能清楚的确定人物的需求,就越容易给这些需求制造障碍,这样也就产生了冲突。这有助于我们创作一条紧张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线索。

  三个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是怎样做。既然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样如此。怎样做,是指人物采取行动的具体方式,故事情节是否精彩,往往就取决于人物行动的方式设计的好不好、有没有创意,是否出人意料,这也是最考验作者构思功力的一点。

  第三,人物要有性格。

  性格是任务的灵魂,看到了性格,就看到了人,抓住了性格,人物就活起来了。故事中的人物要有人物性格,可是考试的时候,有些考生总是容易忽略这一点。即使没有忽略,也不会从人物性格出发去组织情节。

  人都有性格,但是在设定人物性格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考虑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是否真实可信。另外,戏剧故事中的人物不能类型化、脸谱化。生活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戏剧故事需要复杂的人物形象,而不是简单的非善即恶的单一形象。

  第四,要设计好人物之间的关系。

  人物关系从社会层面分可以分为血缘关系、社会关系和利害关系三种。从戏剧故事人物角色设置上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两种。

  (一)社会层面上的人物关系

  1. 血缘关系。也叫自然关系,如父母关系、兄弟姐妹等。

  2. 社会关系。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社会关系。如朋友、同学、同事等。

  3. 利害关系。顾名思义就是利益和损害的关系。利害关系也就是人物冲突,有矛盾冲突,故事情节才会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二)故事中人物角色设置的关系

  1.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是故事中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也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其行动贯穿全篇,是故事情节展开的主线。次要人物是对主要人物起对比、陪衬和铺垫作用或者作为矛盾的对立面而存在的角色。

  故事中的人物不要太多,否则感情纠葛太繁复就会很难驾驭。一篇比较成熟的故事需要三个人物:一个主要人物和两个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故事要展现的就是这个主要人物的命运、性格、人生等,其他的次要人物都为展现主要人物服务。

  2.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很重要,自然环境会对人物的心情、情感产生影响,社会环境一般会影响人物的某些重大决定。人物内心与实际行动的矛盾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果不能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时,考生一定要注意给主人公自身创造矛盾,让她的行动和自身想法相矛盾。如一个想学习医学的女孩子被父母逼着考军校;一个崇尚单身的男孩子被包办婚姻等等。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624823112),谢谢。

说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Q:1624823112),万分感谢!